🪧 開頭|我們都會老,但你想過怎麼老嗎?
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約 81 歲,但健康壽命只有 72 歲,
也就是說,多數人會有 7 到 10 年需要被照顧的歲月。
這時候,問題來了:
「如果我不能照顧自己,生活怎麼辦?有誰能幫我?」
「要是變成家人的負擔,我還能有選擇權嗎?」
這篇文章,我們不談業務話術,我們談現實:
✅ 長照險是不是你需要的保單?
✅ 哪些人真的該提早準備?
✅ 要怎麼買,才不會花冤枉錢?
🎯 哪些人最需要長照險?這3種人請特別注意
① 沒人照顧的你|單身、未婚、或孩子還小的人
你身邊沒有穩定的照顧資源──
可能單身、可能未婚、可能孩子年紀還小,或兄弟姊妹各自有家庭。
發生失能時,照顧責任會直接壓在你父母或配偶身上,甚至是你自己請看護或進機構。
📌 安養中心費用每月至少 3–5 萬;失智或專業照護等級更可能超過 10 萬。
你現在沒事,不代表以後撐得住。
長照險不是為了獲利,而是讓你未來有錢就能選怎麼過生活。
② 有家族病史的你|中風、失智、帕金森氏症等
如果你爸媽、阿公阿嬤曾經中風、失智,甚至失能臥床,那你就該提高警覺。
這些病症往往具有遺傳傾向,且通常來得早、拖得久、費用高。
✅ 你現在看起來很健康,但這類病症一發作,
不是不能治,而是「很難好、花很久、花很多」。
如果等到出現症狀再想買,很可能核保不過、或保費暴漲。
趁健康、無既往病史時投保,是你能做的最低成本準備。
③ 不想拖累家人的你|想擁有選擇權與生活品質
你不怕變老,你怕的,是拖著病體過日子還拖累全家人。
你不想「撐到最後一口氣」,但也不想因為沒規劃,被送進最便宜的機構。
📌 長照險的價值不在金額,而在於:
- ✅ 出事時,有錢能選擇怎麼被照顧
- ✅ 不靠人,也不拖累人
- ✅ 就算不能動、不能講話,也能靠規劃過的保險,維持基本尊嚴
這就是為什麼長照險不是高齡者專屬,而是你人生重要選項之一。
🔍 長照險怎麼賠?條件是什麼?
多數長照險依據兩類標準來啟動理賠:
✅ 生理功能障礙(ADLs)
日常生活六大功能中,只要有三項以上持續無法自理,即可啟動理賠:
六大功能 | 包含內容 |
---|---|
吃飯 | 需要他人餵食或無法進食 |
穿衣 | 需要人幫忙穿脫衣物 |
如廁 | 無法獨立上廁所 |
沐浴 | 無法自己洗澡 |
移動 | 無法步行或轉換姿勢 |
上下床 | 無法自行起床或躺下 |
多數保單會要求「持續 90 天以上」才理賠。
✅ 認知功能障礙(失智)
只要醫師診斷達到「中度失智」(如 CDR 評分 2 分以上),
且失能狀況持續 90 天以上,也可以啟動長照理賠。
💰 一次給付 vs 月付型,怎麼選?
類型 | 說明 | 適合誰 |
---|---|---|
一次給付型 | 一次領取 100~300 萬不等的保險金 | 有理財能力者,自行分配使用 |
月付型 | 每月給付固定金額,如 3–5 萬,持續多年 | 想要穩定照護費用、不會亂花錢者 |
📌 月付型的好處在於:
你失能後仍有「月收入」可支撐生活與照護開銷,不怕一次花光,也不用拖累家人。
🧾 小結:買長照險,不是因為怕死,是怕拖累
你現在也許不需要長照險,但你得思考未來的你:
- 到時還能走路嗎?能洗澡、吃飯、如廁嗎?
- 有人願意每天照顧你嗎?
- 如果沒有人,自己準備好了嗎?
長照險不是「該不該買」,而是「你會不會用到」的選擇。
如果風險存在,那麼提早規劃,是給未來的自己一份體面與自由。
🔚 FAQ|你可能還會問:
Q1:長照險會不會很難理賠?
不會。只要符合功能障礙或認知障礙條件(如 ADL 失能 3 項以上),經醫師診斷即可啟動。保單清楚寫明條件,記得審閱。
Q2:政府不是有長照 2.0 嗎?我還需要自己保嗎?
政府資源有限(時數、項目、資格),排隊也久。保險是補強不是取代,想要更多選擇、住得好、照護更自由,還是靠自己準備。
Q3:年輕買划算嗎?會不會買太早?
年輕保費低、健康狀況好,核保容易。不是為了「便宜就買」,而是如果你符合上面三種情況,那就是「時機對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