✅【壽險真的需要嗎?搞懂用途再買才不會白繳三十年】


🪧 開頭|壽險便宜又基本?你真的需要壽險嗎?

在保險規劃中,「壽險」常常是最早被推薦的選項,因為它聽起來就像是保險的代名詞:

「萬一有一天我走了,至少能留點錢給家人。」

而且保費也不高,月繳一兩千,感覺負擔不大。

但你真的仔細算過嗎?

📌 一張終身壽險,每月 2,000,繳 30 年就是 72 萬元,而你很可能永遠都不會領到這筆錢,因為它的理賠前提,是你「過世」。

所以問題不是壽險貴不貴,而是:

你真的需要它嗎?你知道壽險是拿來保什麼的嗎?


① 壽險不是保你自己,而是保「留下來的人」

壽險的本質,是幫你處理身後事,不是幫你解決你活著時的問題。

它理賠的,是你離開後的一筆金額,給需要你經濟支援的家人

所以買壽險前,最該問的問題不是:「我該不該買?」

而是:「如果我離開了,誰會因此沒辦法過下去?」

✅ 如果你是以下幾種人,壽險是必要的:

  • 家中經濟支柱
  • 育有未成年子女
  • 正在繳房貸、車貸
  • 上有老、下有小要照顧

❌ 如果你是單身、沒人依賴你收入,也沒財務責任,那壽險對你來說不是最急的項目


② 買對「類型」比買越多越重要:定期 vs 終身怎麼選?

壽險常見兩種型態,各有用途,但被搞混時最容易保錯:

類型說明適合對象
✅ 定期壽險有效期內過世才理賠,保費低、保額高想用最低成本保高額、階段性需要(例如:孩子還小)
✅ 終身壽險終身有效,不論什麼時候過世都會理賠想做資產轉移、遺產稅規劃、留遺產

📌 很多業務一開始就推終身壽險,說「這樣一輩子都有保障」,但保額只有 100 萬、保費卻要繳 90 萬以上,保障CP值其實很低。

✅ 如果你的目的是「現在這段時間家人有保障」,選擇定期壽險反而更實在。


③ 買保險不是買越多越好,是要買對「風險對應」

有些人保單一疊,但每次看到有人出事,還是覺得不安心。

問題不在於保得不夠,而是保得不對

舉例來說:

你擔心的事該買的保險
怕住院費太貴實支實付、日額型醫療險
怕癌症、重大疾病重大傷病險、特定癌症險
怕自己走後家人沒錢壽險(定期壽險更有效)
怕退休沒錢生活年金險或退休投資帳戶

📌 把風險對應清楚,再來挑保單,才是真的保障到位。


④ 越早買保費越便宜是真的,但也要買得剛剛好

有些人會說:「我現在年輕買壽險,保費低,萬一年輕就出事怎麼辦?」

沒錯,這個邏輯成立,保險確實是越年輕越便宜,風險也不是老了才會發生。

但重點在於:

你現在買的壽險,是不是符合你目前可能發生的風險?

✅ 如果你還沒有家人依賴你的收入,那與其先買壽險,不如把預算拿去保重大傷病或實支實付,幫自己「活著的風險」做好保障。

提早準備沒有錯,但要保在對的位置,才值得。


🧾 小結|壽險適合誰?買之前你該先問自己這4個問題

問題需要壽險嗎?建議類型
有房貸或長期債務✅ 需要定期壽險,保障還款風險
是家庭經濟來源、有小孩✅ 需要定期壽險,高保障低保費
單身、無人依賴你收入❌ 不急可先不保或保其他保障型險種
想做資產分配或遺產規劃✅ 可考慮終身壽險、增額壽險等

📌 壽險不是每個人都該馬上保,而是「你走後會不會有人因此受影響」才是核心。


🔍 延伸常見問題(FAQ)

Q1:定期壽險保費便宜,是不是將來就什麼都沒有?

定期壽險不保「回本」,但它是用最小保費撐住最關鍵的階段,保障CP值高。不是看能不能領錢,而是有事時能不能幫上忙。

Q2:終身壽險值得買嗎?

如果你預算足夠、又有資產規劃需求,終身壽險是有價值的。但對一般人來說,保障型保險要先做足,再考慮這類商品。

Q3:壽險是不是一定要年輕時就買?

年輕時保費低是真的,但買保險的關鍵在於風險是否存在。不必為了便宜就亂買,而是要在「風險真正開始」前把握好時機。

延伸閱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