📅 一張保單繳 40 年,值不值得?很多人忽略了這件事

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話術:

「這張保單只要每天一杯咖啡的錢,保障一輩子」
「終身型商品,愈早買愈划算」
「未來保費會愈來愈貴,現在鎖住最安心」

聽起來很誘人,但真相是——你可能正被綁上一個 40 年的合約

這篇告訴你:長繳期保單到底有沒有值得,該怎麼判斷。


⏳ 保單繳 30~40 年的常見商品

這類商品通常包括:

  • 📌 終身壽險
  • 📌 終身醫療險
  • 📌 儲蓄險(養老型、增額型)

它們的特徵是:

  • 保費繳很久(20~40 年)
  • 保額逐年提高,或附加分紅機制
  • 給人「買早賺到」的印象

但實際上…你可能繳了 60 萬,最後只回來 61 萬。


⚠️ 問題一:你真的會保到那時候嗎?

長繳型保單的最大盲點是:你無法預測未來 40 年會發生什麼事

  • 📉 收入中斷、轉職、育兒、創業等都會影響繳費能力
  • 🏦 中途退保會損失本金,甚至不到一半
  • 🧠 很多人過了 10 年,根本忘記當初買的是什麼

你以為「撐得久就是穩賺」,但撐不住怎麼辦?


📉 問題二:報酬率 vs 彈性,常常是錯配

舉例來說:

你用每年 2 萬買一張 30 年的儲蓄型壽險,總共繳 60 萬。
最後拿回 70~80 萬,看似賺 20 萬,但:

  • 📉 平均年報酬率只有 1.3~1.5%
  • 🔒 期間無法靈活調度(急用錢會虧)
  • 📊 同樣的錢放在定期定額基金或 ETF,報酬率可能高出一倍以上

🧾 這不是投資失敗,是一開始選錯了工具。


🧩 問題三:你買的是保障,還是心理安慰?

很多人其實是被這句話說服了:

「反正有繳就有存,有存就不會亂花」

但你該問的是:這樣的存,是不是太貴了?
如果保障不足、繳費壓力重、回報不高,這真的還叫「划算」嗎?


✅ 結論:長繳期保單不是不能買,但要買得聰明

購買前,請確認這 3 件事:

  1. 🏃 你的人生規劃有足夠穩定性,能長期繳下去
  2. 📈 你理解它的報酬與風險,不只是「放著就好」
  3. 🧮 它不會壓縮掉更重要的保險支出(如實支實付、重大傷病險)

✅ 若以上你都確認無虞,那這張保單也許是你的長期選擇
❌ 否則,短繳型、定期型保單+其他靈活工具,可能更適合你現階段的生活

加入 LINE,免費幫你保單健檢,還能索取《保單投保指南》!

👉 加入 LINE 索取《免費投保指南》+保單健檢

📸 IG 會分享更多保險觀念與圖解,歡迎追蹤:
👉 @talk.insurance_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