💬 「我有實支啊,怎麼還要自己出那麼多錢?」
很多人以為只要買了實支實付,就可以高枕無憂
但真正出事時才發現:「怎麼只賠 3 萬?」、「根本不夠啊!」
其實你不是沒保,而是保得太少,根本撐不住現在的醫療費用
📉 「有保險」不代表「保得夠」
實支實付是補償你實際花出去的醫療費用
但它有明確的「理賠上限」
📌 舉例:你住院+開刀共花了 12 萬
- 保單上限是 3 萬 → 保險公司最多只賠 3 萬
- 剩下的 9 萬,就得你自己處理
這時候你才會發現:保險真的有用,但「不夠用」
🧱 很多人踩過的 3 個常見盲點
- 只買一張實支,額度還很低
→ 很多老保單只保 2~3 萬,面對現代醫療完全不夠看 - 沒注意條款細節,額度其實很小
→ 有的保單限制「單次理賠」、「每日上限」、「年度總額度」,不出事還好,真用到才發現嚴重不足 - 以為實支萬能,卻沒搭配其他險種
→ 沒有重大傷病、癌症、長照保障,一場大病就可能讓家庭財務崩盤
💸 醫療費早就不是當年的價格了
現在動輒 5~10 萬起跳的醫療情況越來越常見:
- 自費手術、標靶藥、進口醫材
- 微創手術費用高、住院天數短但開銷大
- 癌症治療一次花上 50 萬~100 萬也不是新聞
保額不跟著調整,等於沒有升級你的風險應對能力
🧠 那到底要怎麼補強?
- 重新檢視你的實支額度
→ 建議至少保到 5~10 萬,高風險族群甚至需要 20 萬以上 - 搭配重大傷病、癌症險
→ 實支負責「補支出」,其他險種補「一次性大額現金」,互補才有用 - 透過健檢+試算了解缺口
→ 不是靠感覺,而是用真實數字評估:你撐得住嗎?
📲 免費幫你分析你的保單結構
只要你願意提供現有的保單內容,我可以幫你:
- 看你目前的保障額度是否嚴重落後
- 找出你最容易被忽略的風險缺口
- 在有限預算內,提出具體優化方案
📘 免費領取《投保指南》+保單健檢
📲 加入 LINE ➤ https://lin.ee/LCCCdw0
📷 IG 看更多保險故事+圖解觀念
追蹤我們 ➤ @talk.insurance_
✅ 結語:
買保險不是為了「買心安」,而是買一份在危機來時真正能撐住的力量
📌 與其事後說「早知道」,不如現在就搞懂:
你的保額,撐不撐得住一次突如其來的開銷?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