🧾 你知道一張實支實付,最高只能賠幾次嗎?

📣 很多人以為實支實付有保額就安心了,但真相是——
不只是「金額有限」,連「次數」也有限制!


⚠️ 保額不是唯一限制,還要看理賠次數上限

實支實付是補償型保險,意思是你花多少、保險賠多少(在限額內)
但它還會根據「每次事故」、「每年」、「整份保單」來設理賠次數上限

例如:

  • 每次事故最多理賠幾天/幾次
  • 每保單年度總次數限制
  • 若達上限,就算還有額度也不能繼續申請

🧱 舉個例子你就懂

你有一張實支保單,限額 20 萬,但條款寫著:

  • 每次事故最多理賠 30 次門診
  • 或 10 次手術
  • 或 180 天住院

📌 如果你連續動了 12 次手術,雖然總金額還沒到 20 萬,但超過 10 次就不再賠!

所以不是看額度夠不夠,而是看「條件有沒有符合」


🧭 小心這些會提早「用完」的情況

  • 長期慢性病門診(洗腎、化療)
  • 多次手術或分階段治療
  • 常住院但金額低(每天 2000、3000 住院費)

你可能覺得自己沒用到多少錢,但實支實付卻提前「見底」!


✅ 該怎麼處理這種限制?

  1. 讀懂你的保單條款,有沒有次數限制
  2. 檢查目前保額是否因使用過而下降(有的商品會自動遞減)
  3. 搭配補強型或長照型保單,延長保障耐用度

📲 不確定你有沒有「見底風險」?我幫你看

你可以提供:

  • 保單條款或實際理賠紀錄
  • 長期治療或住院情況

我可以幫你:

  • 看你還能用幾次?額度是否夠?
  • 提出續保或補強建議,避免未來用到卻沒得賠

📘 免費領取《投保指南》+保單健檢
📲 加入 LINE ➤ https://lin.ee/LCCCdw0

📷 IG 看更多保險故事+圖解觀念
追蹤我們 ➤ @talk.insurance_


✅ 結語:

📌 實支實付不是「一次買了就一勞永逸」
每份保單都有「次數」與「條件」限制,不知道就會提早見底!

現在看懂你的保單有多少「使用次數」,比出事後才知道來得重要得多


延伸閱讀

👉 實支實付不是買越多就越安全!額度不夠,多

👉 有保但沒得賠?你該知道實支實付的3個理賠門

👉 實支實付停賣了怎麼辦?補強策略一次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