💬 「我有兩張實支,總共可以賠 20 萬,應該夠了吧?」
很多人以為多買幾張實支實付,就可以「累加」理賠
但出事後才發現:保險公司之間有「協議條款」,你的實支賠不到想像的金額
⚠️ 「實支實付」不能累賠的真相
實支實付的理賠邏輯是「補償實際花費」
不是一次給你錢,而是你花多少、最多賠多少
📌 如果你花了 10 萬,但有兩張保單各保 10 萬
→ 最後最多也只會理賠 10 萬(不是 10+10)
因為保險公司之間會依協議比例分攤賠償
不是你說你有幾張,它就全都賠完
🧱 「多張實支」的 3 個常見誤解
- 誤以為保越多賠越多
→ 錯,是補償型,不是給付型 - 不知道兩家保險公司會協調
→ 不會重複賠同一筆費用,是分開出各自比例而已 - 額度太低還以為有保障
→ 花 30 萬,但兩張保單各只有 5 萬,還是自己補 20 萬
🤕 舉例說明:一次手術費用 25 萬
你有以下兩張實支:
- A 保單限額 10 萬
- B 保單限額 15 萬
實際發生花費:25 萬
→ 兩張最多只會合賠 25 萬,不會因為保額總和是 10+15=25 就各賠一輪
但如果你實際只花了 12 萬
→ 即使你保額很高,最多也只會賠你實際花的 12 萬
✅ 要避免踩雷,這樣配置才有效
- 額度才是關鍵,而不是張數
→ 與其分開買兩張 5 萬的,不如買一張 20 萬的 - 用主約+附約方式提高額度更划算
→ 大多公司提供的附約方案比較便宜又彈性 - 確認保單是否為「補強型」或「主給付型」
→ 有些產品標榜補自費、自選醫療項目,設計上可部分突破限制
📲 想知道你目前的實支配置能不能真正用得上?
歡迎提供保單資料,我可以幫你:
- 看總額度 vs 實際花費是否合理
- 幫你試算手術、住院時實際可能拿到多少
- 提出額度調整或補強建議,避免多繳卻用不到
📘 免費領取《投保指南》+保單健檢
📲 加入 LINE ➤ https://lin.ee/LCCCdw0
📷 IG 看更多保險故事+圖解觀念
追蹤我們 ➤ @talk.insurance_
✅ 結語:
實支不是買越多就越安全
📌 真正能補上醫療費用的,是「夠用的額度」,而不是「張數很多」
你現在保的實支,真的撐得住一次重大手術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