🧾 搞懂實支實付怎麼用,不然買了也用不到

💬 「我有買實支啊,應該夠用了吧?」

很多人買了實支實付後,心裡覺得很安心:
「萬一住院有保險賠,就不怕花費了」

但真正出事時,卻被告知:

  • 「這筆不能賠」
  • 「那個沒包含」
  • 「超出上限了」

結果才發現,自己以為有保障,其實根本用不到


🤔 實支實付是什麼?怎麼賠才對?

實支實付的意思是:你花多少醫療費用,保險依條件核實後賠給你。
但它不是無上限,也不是每樣醫療花費都能賠。

理賠通常要同時符合這些條件:

✅ 是醫療用途
✅ 有收據、發票
✅ 沒超出保單額度
✅ 符合保單條款的理賠範圍

但實際使用時,很多人還是會踩到這些地雷:


🧱 常見誤區你中了幾個?

  1. 「住院費用有寫,為什麼不賠?」
     → 升等病房、看護費等非必要醫療支出,保險不一定理賠。
  2. 「醫師建議打自費藥,結果保險不理?」
     → 自費療程需要額外加保,並不是每張保單都涵蓋。
  3. 「花了十幾萬,卻只賠 3 萬?」
     → 有可能你保的額度就是 3 萬,早就不夠用了。
  4. 「資料少一張就整筆不賠?」
     → 是的,缺章、格式錯、收據遺失都會影響理賠成立。

❌ 買多張實支,也不代表更安全

很多人誤以為「多張保單=更有保障」,但實支實付不能重複理賠:

  • 📌 同一筆醫療費用,只能賠一次
  • 📌 額度會受限於保單條款,買多張不一定能加總理賠
  • 📌 重複申請還可能被要求調查或拒賠

重複買反而可能浪費預算,不如買對一張、搭配補強型設計


🧠 怎麼知道你買的實支實付好不好?

你可以這樣檢查:

✅ 保額有沒有至少 5 萬以上?
✅ 條款有沒有涵蓋「自費項目」?
✅ 是否包含門診/住院皆可申請?
✅ 理賠流程與條件是否過於嚴格?

不要只看價格,也要看用得上的時候賠不賠得出來


📲 我可以免費幫你檢查:

你只要提供目前保單的簡單資訊,我可以幫你:

  • 分析保障內容是否實用
  • 試算常見醫療情境會不會出現缺口
  • 找出需要補強或優化的地方

📘 免費領取《投保指南》+保單健檢
📲 加入 LINE ➤ https://lin.ee/LCCCdw0

📷 IG 看更多保險故事+圖解觀念
追蹤我們 ➤ @talk.insurance_


✅ 結語:

實支實付是很多人第一張買的醫療險
但關鍵不在於「有沒有買」,而是「買對了沒、用得上嗎?」

📌 搞懂怎麼用,才是真的把風險交給保險公司
這樣你才會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,不慌不忙、有底氣面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