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媽最常問的保單問題:「小孩要不要保?」
很多爸媽在一有了孩子之後,就立刻想到:
「是不是要幫寶寶買保險?」
「孩子現在年紀小,保費很便宜,先買划算嗎?」
這些問題看起來都很合理,畢竟父母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保護。但你知道嗎?
🔍 如果保障順序搞錯,可能會讓全家的風險反而變大。
今天這篇文章要帶你釐清一個觀念:
✅ 不是不能保小孩,而是應該先保對象,後保順序。
① 不是孩子先保,是「經濟支柱」先保
我們都會心疼小孩、想先保護孩子,但保險配置的第一原則是:風險最大的人先保。
在家庭裡,通常誰是最需要被保護的人?
👉 是「倒下會讓家庭收入中斷」的人,也就是爸媽中的經濟支柱。
別忘了,孩子的安全,是靠爸媽在撐。
如果大人出了事,沒有收入來源,孩子的生活、教育、醫療,全都可能被影響。
📌 不是因為小孩不重要,而是保險的順序要對:只有大人先被保住,小孩的保障才有根。
✅ 正確做法:先保好大人的壽險、實支實付、意外險,再來思考孩子的基本保障需求。
② 錯把「儲蓄險」當成保險,結果保障根本不足
很多業務會建議父母:「幫小孩買一張儲蓄型保單,等於未來的教育金。」
聽起來很棒,保險+存錢一次搞定,但這其實是錯誤認知的經典案例。
為什麼這樣做反而不划算?
- 大多數兒童儲蓄險的保障很低,甚至只保死亡或殘廢
- 真正孩子生病住院時,這張保單通常完全無法理賠
- 結果你花了錢買了一張保險,卻不能解決生活中真正的風險
✅ 正確做法:先確認保障型保險(實支實付/醫療險)是否充足,再考慮儲蓄、教育金等資金安排。
③ 以為有健保就夠,但健保不報的支出才最可怕
「小孩有健保,不用再多保吧?」這是很多爸媽會有的想法。
但你知道嗎?健保不報的項目才是真正花錢的地方,例如:
- 單人病房、自費疫苗、特殊檢查、先進藥物、復健治療…
- 小孩一旦住院,有時還得陪病、延後復學,這些都不是健保會補貼的範圍
📌 而實支實付醫療險,正好可以補上這些「健保沒給付」的真實支出。
✅ 正確做法:替小孩配置基礎的實支實付 + 住院日額保險,讓突發醫療支出不會打亂家庭預算。
小孩要不要保?答案不是yes or no,而是「照順序來」
該先保什麼? | 為什麼? |
---|---|
👨👩 家長的壽險+實支實付 | 維持家庭經濟來源,避免收入中斷風險 |
👶 小孩的醫療+實支實付 | 補上突發醫療花費,避免健保之外支出爆炸 |
💰 儲蓄型保單 | 要等保障足夠後再考慮,千萬別本末倒置 |
💡 延伸觀念
- 寶寶出生後多久可以買保險?(多數保險公司規定:滿15天~30天可投保)
- 小孩醫療險要不要買實支實付?(有健保但仍需實支補位)
- 如果家庭預算有限,只能保一人該保誰?(永遠是經濟支柱優先)
加入 LINE,免費幫你保單健檢,還能索取《保單投保指南》!
📸 IG 會分享更多保險觀念與圖解,歡迎追蹤:
👉 @talk.insurance_