📣 很多人把醫療險當成「加減買一下」的配角,主角則是實支實付
但你知道嗎?當理賠真的發生時,醫療險常常是最穩、最先下來的那筆錢!
🧯 醫療險的角色不是補帳單,而是「打底現金流」
- ✅ 你住院 5 天 → 就算沒花錢,醫療險一樣照賠
- ✅ 你動手術 → 就算有健保,日額+手術險都能照給
- ✅ 發票、收據弄丟 → 醫療險根本不需要看這些
📌 在所有保單裡,它是最容易啟動、理賠最快的「先發球員」
🏥 實支是「補償型」,醫療險是「應變型」
- 實支是你花了多少補多少,要先花得出來
- 醫療險是你只要符合條件就給 → 不管你有沒有先花錢
📌 意外、緊急、收入斷層時,第一筆現金常常是醫療險給的!
🧱 舉例你就懂
你突發闌尾炎開刀,住院 3 天
- ✅ 醫療險:3 天住院 × 日額理賠 → 3000 元
- ✅ 實支實付:報帳金額還要等整理完收據才申請,過幾週才會撥款
- ✅ 如果你沒時間跑流程,或有些收據遺失 → 實支直接不能申請
📌 保單最重要的不是賠多,而是「賠得到」!
🔍 醫療險幾個被低估的重要特性:
- ✅ 不需要花費證明
- ✅ 一次核保,多年保障
- ✅ 不用醫療背景也能輕鬆理解
🤔 為什麼會有人誤以為它是備胎?
- 因為金額看起來沒實支多
- 因為名稱不像「重大疾病」這麼聳動
- 因為以前父母的醫療險設計太陽春,被誤會沒什麼用
📌 其實現在的醫療險彈性更高、條件更合理,而且搭配起來比單靠實支更穩
📲 你對自己的醫療險角色認識清楚嗎?
你可以提供:
- 你目前有哪些保單類型(有無日額型、定額型)
- 想保障的是醫療費?還是療養期間的生活?
我可以幫你:
- 看你配置是否過於偏重某一邊
- 幫你把「角色錯置」的風險降到最低
📘 免費領取《投保指南》+保單健檢
📲 加入 LINE ➤ https://lin.ee/LCCCdw0
📷 IG 看更多保險故事+圖解觀念
追蹤我們 ➤ @talk.insurance_
✅ 結語:
📌 醫療險不是備胎,它是你出事當下最先啟動的那一張牌
不是保額最高,但可能是你最早收到的那筆錢!